【JD-NJD50】【交通能見度氣象監測設備選競道科技,十余年行業經驗,精度更高,操作更智能,服務更專業!廠家直發,支持定制,更多優惠歡迎詢價!】
優化交通安全氣象站安裝布局提升監測效率的方法
優化交通安全氣象站的安裝布局,需結合路段風險等級、地形特征、氣象災害類型等因素,通過科學規劃點位密度、精準選址避干擾、分級布設適配需求等策略,構建全覆蓋、高精度的監測網絡,具體方法如下:
分級設定間距,聚焦風險加密布點。采用 “普通站 + 局地站" 分級布局模式,平原微丘路段的全要素普通站間距設為 20 - 40km;山嶺重丘等復雜地形縮短至 10 - 20km。針對特殊災害路段重點加密,團霧多發區每 2 - 3km 布設能見度單要素站,冬季易結冰路段每 5km 布設路面狀況站,強橫風頻發的大橋、山谷路段則每 1km 加密風速監測點,確保高危天氣數據無遺漏。

精準選址避擾,保障數據代表性。站點需選在視野開闊、坡度小于 5° 的區域,遠離廣告牌、高大林木等遮擋物 10 米以上,避免氣流擾動和雜光干擾。避開塌方、低洼積水等不良地質區域,若高危路段存在地質隱患,可通過工程加固調整布設位置。同時依托收費站、服務區等基礎設施,既保障供電通信條件,也便于后續運維。
錨定特殊路段,針對性布設站點。跨海大橋在主跨、橋塔等側風高發區高密度布點,搭配高處激光測風雷達構建立體監測網;隧道出入口、立交樞紐等氣流多變路段,同步布設能見度與路面傳感器,捕捉進出隧道的氣象參數突變。背陰坡等易結冰區域,將傳感器安裝在路面上方 3 米處,精準捕捉路面溫度與結冰狀態。
規范設備安裝,提升監測精準度。統一傳感器安裝標準,風速風向傳感器離地高度不低于 3.5 米,能見度傳感器采樣區中心點距路面 3 米,避免路面揚塵影響數據。設備采用金屬屏蔽外殼,站點加裝符合標準的防雷裝置,接地電阻控制在 4 歐姆以內。在海洋鹽霧、北方嚴寒等區域,選用適配環境的防腐、防寒設備,防止環境導致監測失效。
聯動現有站點,構建協同監測網絡。整合沿線已建氣象站資源,新增站點與存量站點形成數據互補,避免重復建設。推動公路氣象站與區域氣象部門監測網聯網,在臺風、強對流等大范圍災害天氣時,實現跨區域數據共享。同時在監測盲區增設移動氣象站,與固定站點配合,形成動靜結合的全域監測體系,進一步提升整體監測效率。
郵件聯系我們:1769283299@qq.com
掃一掃,關注微信服務號